WFU

2021年7月18日 星期日

線上教學也可以形塑團體動力

 —「線上教學 團體動力 研修」課程參與有感

台灣自五月中旬以來,不管是學校教育或是企業培訓,都經歷一場「線上教學」的實戰洗禮。二個月來,教師們對於線上教學的教學樣態以及平台設備越來越熟悉,也越來越上手。教學設備與平台熟悉後,教師們開始設法能在線上教學時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因此,有各式各樣能與學生在線上互動的軟體及方法被提出來,教師們也開始發現線上教學還是可以讓學生間及師生間有一定程度的互動。二個月前的緊張與害怕,如今稍微感到放心與穩定。

然而,儘管如此,教師們對於線上教學的「有限性」及「不穩定性」,還是難免有些顧忌。教師們可能會覺得儘管是線上教學能設計互動的方法,但畢竟相隔網路空間,教師不一定能完全掌握與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可能會覺得在進行線上教學時,無法如實體課程般顧及班級的團體動力,師生彼此的互動總是會有「打折感」但真的是如此嗎?

關於「線上教學」與「團體動力」的連結,楊田林老師設計了一套「線上教學 團體動力 研修」的課程,想在線上教學的各種課程中,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教導教師們在線上教學時型塑出團體動力

楊老師的第一梯次課程,以不收費的方式提供給「良師樹人」社群的夥伴報名,共有25位夥伴報名參加,我有幸或邀擔任「助教」的工作,能就近從旁協助與學習,對於線上教學中的團體動力,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體會,原來,我們都不應該「自我受限」,我們也都不必被「原有框架」限制住。或許,線上教學不是未來教學的常態,但線上教學會是未來教學的「樣態」之一,而且其重要性會日益重要。透過這次的課程,我更深信線上教學的無限可能與無限寬廣性!

我撰寫課程心得的原則是「不爆雷」、「不破哏」,也盡量「不寫細節」(難免會提到一些課程的內容,這無法避免),因此這篇心得,我將自己的收穫與心得,以「自問自答」的方式呈現,希望能為想對線上教學中的團體動力有多一點瞭解的教師夥伴,提供一些大致的圖像,讓大家能先有一些理解與想像。 

關於線上教學的團體動力,你會問的第一個問題應該是其指的是什麼?

 

Q1:「線上教學的團體動力,指的是什麼?」

A1:「簡單來說,就是指線上教學的班經(班級經營)」

其實不管是實體課程還是線上課程,所謂的「團體動力」,所指的不外乎就是「班級經營」(簡稱就是班經)。老師的班級經營從「認識學生」開始,到「建立班規」、「組織分工」、「建立小組」、「規定作業」、「促進互動」、「促進合作」,乃至於「建立默契」等這些班經,其實就是在「型塑」團體動力,其實就是在「運用」團體動力,其實就是在「享受」團體動力

因此,線上教學如同實體課程一樣,要善用團體動力,只要把上述的「認識」、「建立」、「規定」,以及「促進」等工作做好就可以。不同的只是,這些工作不是藉由面對面的實體方式,而是透過線上的方式來進行。要在線上進行對學生的認識、建立相關的規則與默契,以及促進學生的互動與合作,雖然較為複雜,難度也較高,但卻並非不可能

或許看到這樣的答案,你還是很想繼續問,到底線上教學時注重團體動力有什麼價值?

 

Q2:「線上教學時的團體動力核心價值是什麼?」

A2:「簡單來說,線上教學的團體動力核心價值是『人的連結與信任』」

「團體」(group)就是一群人組合而成的,無論是實體課程還視線上課程,都是由一群人組成的,因此,課程中的師生彼此是「團體」(有些課程還可能是「團隊」team),這就是一種「人的連結」(不是陳部長所說的那一種喔!大家別想歪了!)一個團體要能穩定成長,最重要的關鍵因素是「信任」,也就是彼此的信任,團體動力就是營造良好的「信任氛圍」

線上教學時,老師要先能相信學生(楊田林老師說,這之前還有一個前提,就是教師要先有自信),接著,透過認真的教學及適當的教學設計,讓學生信任老師,願意跟隨老師的指令與指導,此外,透過適當的互動作業與活動,也可以增加學生間彼此的連結與信任。在線上教學時,此種「連結度」與「信任感」是跨越空間距離的最佳利器

只要有了「連結」與「信任」,在線上教學時,人人都可以是老師,人人都可以為線上教學貢獻己力(不是幾粒,而是一己之力!)例如,當老師在線上利用白板(Jamboard)等進行教學時,只要彼此能有連結與相互信任,團體就會彼此約束,對於在白板中搗蛋者,自然會有人挺身而出,出來維持秩序,不需要老師一再地勸導與提醒。

接著,你一定會想要問,到底在線上教學課程中如何做好班經?

 

Q3:「線上教學要互動都很難了,要如何做好班經?」

A3:「簡單來說,從課前、課中到課後,善用團體動力就可以做好班經」

不論是長如整學期18-20週的課程,或者是短如數天或數小時的課程,同樣需要「班經」。或許有人會覺得,短期課程因為時間短,班經相對來說不是那麼容易,也不是那麼重要,因此,不需要班經,也不需要注意團體動力,但其實,如果短期課程能善用班經及團體動力,上課的氛圍會更好,教學的歷程會更加順暢,課程的成效也會更佳。或許有人會覺得,如何做好班經,在實體課已是大學問,在線上教學時要做好班經,應該更是極大的挑戰,但其實,線上教學的班經與實體課程一樣,只要從課前、課中到課後,透過適當的教學活動設計與安排,做好前面所說的「連結」與「信任」,就能逐步地建立起班級的團隊動力

課前,重點在於教師對於學生的瞭解,以及學生間的彼此認識,因此,善用社群平台的互動與聯繫功能,便是重要的事。在成人的課程中,可以透過LINEFB等社群軟體,提供課前的自我介紹與學習動機的分享(大學生亦同)。中小學學生的課程,因為多為「班級」的型態,本身已有相識的基礎,線上教學時,可以透過虛擬教室平台(如google classroom)或家長的LINE群組,做為彼此的訊息聯繫管道與平台。

課中重點在於「師生互動」以及「生生互動」,適時的個人及分組作業安排,可以讓學生與課程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有更多的「連結」。透過活動與作業,建立學生(學員)間的「團體感」及「團隊感」

課後透過線上的課後作業或課後心得的分享,讓學生能再一次統整自己的學習歷程與收穫,也可以透過同儕的心得及作業,檢視自己是否也有相同或類似的收穫,這也是一種「線上」的「相互學習」

再來,你應該會想問,我提的這些班經,你在實體課程都可以做得到,但線上課程也可以辦得到嗎?

 

Q4:「我線下實體課程的班經還不錯,線上教學也同樣可以把班經做得好嗎?」

A4:「簡單來說,線下教學的班經做得好,只要稍加轉化與類化,線上教學的班經一樣沒問題」

雖然沒有嚴謹的研究支持,但這兩個月的線上教學,我們大致可以觀察得到,實體課程上得好的老師,在線上教學的表現也相對來得好(我從身邊一些老師的線上教學風評,大致可以獲得這樣的理解)。

線上教學可以將實體教學時的班經方法及投入予以「轉化」與「類化」,則教學的魅力與影響就能「擴展」與「延伸」

教學方法可以「轉化」:只要瞭解線上教學的平台與互動的模式,把平時線下課程時要做的事情,轉化為線上的方式,則可以發揮實體課程的效果,就某些部分來說,線上的效果有時反而更佳。例如,線上的自我介紹,因為在線上平台,可以「看見」別人的自我介紹,反而比在實體課程中只有「口頭」的自我介紹,要來得「有印象」。當然,實體課程的多樣自我介紹方法,同樣可以適當地轉化到線上課程(線上課程也可以進行畫手掌自我介紹)。

教學投入可以「類化」:其實,在線下實體課程時,老師們會努力「備課」,也會努力「教學」,而這樣的努力與投入,可以類化於線上教學。兩者的差別只是在於老師們在線上教學的經驗值還沒有那麼多,因此,需要多一點時間與心力的投入,但教學的準備與實施,其實道理是相通的

教學魅力可以「擴展」:善用教師們在實體課程時的教學魅力,因為,教師要相信自己平實與平時的教學魅力是完全可以擴展到線上教學的

教學影響可以「延伸」:與魅力擴展的道理相同,教師平時對學生的教學影響,同樣可以延伸到線上教學,因此,這也提醒我們從事教學工作的人,小心運用自己的教學影響力,線下教學及線上教學都一樣!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覺得,我說的你都瞭解,但你平時都是一個人進行線上教學,沒有其他人可以幫忙(不像課程中有「助教」),這已經夠忙了,哪有餘力去管團體動力?

 

Q5:「我是一個人進行線上教學,沒有助教可以幫忙,能有餘力關注團體動力嗎?」

A5:「簡單來說,借力使力,學生力量大!」

多數的學校老師在進行線上教學時,都是一個人面對鏡頭,並沒有其他人協助擔任教學助理或助教的工作。這的確是學校老師的線上教學常態,我也是這個常態中的一份子。但老師們可以回想一下,平時在實體課程中,您在教室內也是一個人進行教學,但您為何可以游刃有餘,我想重要的關鍵並不是「面對面」或「面對螢幕」的問題,關鍵在於大部分的老師在課堂上會培養一群「小老師」或「小幫手」,協助擦黑板、關電燈、放音樂、管秩序、拉螢幕、發作業、收作業、登成績,或者是點名,而這些任務在線上教學時為何就不能一樣也交代給學生來協助呢?

楊老師不論是在講師培訓課程或是團體動力課程中,都強調「借力使力」及「以民化民」的重要性(前面所提的連結與信任,正好可以作為借力使力的基礎)。因此,老師們可以先考量學生的特性(年紀及能力),思考哪些工作可以交給學生幫忙完成,在實體課程中就可以開始培養學生在線上教學時幫忙的能力。對教師來說,只要能善用團體動力,在線上教學時,其實是不會更耗能的

看了這麼多,你一定會想問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才能在線上教學時善用團體動力?

 

Q6:「我要如何增強自己在線上教學時運用團體動力的能力?」

A6:「簡單來說,來上這門課就對了!」

AA6:「換個說法,只要有『心』,再加上一點『技』法,就可以辦到!」

這門「線上教學 團體動力 研修」的課程,課堂上會有學長姐及部分同學進行15分鐘的「教學演練」並在演練後針對線上教學方法與團體動力進行點評與討論,不管你有沒有實際教學演練,都可以從他人的演練與彼此的回饋與點評中,實際上察覺「團體動力」在線上課程中的運作與影響。

此外,這門課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在於楊老師對團體動力的「拆解」。我以前就曾寫過這樣的心得,就是每次看到楊老師在拆解課程中的教學方法與團體動力,都覺得好像在看一場「鮪魚拆解秀」,刀刀精準,乾淨利落,每回的拆解,總讓人在心中「哇!」聲不斷。而這,就是讓自己能更增強團體動力掌握能力的學習與成長。

所以,當你看完這篇我的心得感想,對於線上教學時的團體動力運用,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若時間與其他條件許可,你可以來上這門課(聽說第二梯的平日班及第三梯的假日班皆已額滿,那就耐心等第四梯),「心法」開始學起,並可以學習到如何型塑線上教學的團體動力之「技法」,相信你的線上教學會進入另一個境界。

 

 

線上團體動力用得好,線上教學順暢沒煩惱

不管是線上教學的「班經經營」或是「團體動力」,重點在於有沒有將人的連結與信任感的建立規劃在線上課程的實施之中。只要能有緊密的連結度以及良好的信任感,線上教學時就能營造出「共同的學習空間」這種空間是能跨越物理空間的一種「心理空間」,在這個心理空間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與課程內容之間、學生與課程內容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彼此產生「共鳴」,這樣的共鳴讓線上教學更加順暢,也能發揮更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