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7月11日 星期日

解封後,朝向線上教學2.0邁進!

 

為什麼需要邁向線上教學2.0

將近2個月的三級警戒,近日看起來解封有望,再加上目前學校處於「放暑假」的狀態,因此,此時正是整理過去1個多月來線上教學的各種問題與改進策略的好時機。「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疫情會不會捲土重來,會不會再需要一波的線上教學,誰也無法料準,誰也無法料定。

這波的線上教學,姑且稱之為「線上教學1.0,歷經許多的調適、摸索、試探,甚至於是衝擊、衝突、抗拒,一路走來雖然辛苦,但也為學校教育帶來另一種創新與改變的可能性。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應該要學習海賊王的魯夫,開始讓自己「進入二檔」(有人甚至於已經可以進入更高檔),邁向「線上教學2.0」的新境界!

線上教學包括「線上同步教學」及「線上非同步教學」在線上教學1.0中,非同步教學(教師提供自錄或現成的影片連結)及同步教學都是老師常用的教學模式。關於線上教學,我寫過一篇從教學要素的角度看線上教學的文章(共有17000多字,分為兩篇),有興趣者可以看看,挑著看也可以。

這篇文章以學生回歸學校上課後,如何做好未來進行線上教學的準備作為主軸,主要是從「學校教育」的角度出發撰寫本篇文章,全都是個人觀點,因此,不可能提出最完善的準備意見與方法,純為個人有限想法的分享,又或許這些都只是「理想狀態」,無法真正實現,這樣也沒關係,總是提出我個人的想法。

 


邁向線上教學2.0,是誰的責任? 

要邁向線上教學2.0,我想不是「單個角色」的責任,是需要集體共同努力而成。需肩負起這些責任的角色,至少可以從「政府」 「學校」  「教師」  「家長」  及「社會」等角色加以考量(後面會再額外加提「學生」及「企業」兩種角色)。

 

「政府」可以做的事……

這裡的「政府」,主要指的是教育行政機關,包括中央的教育部,以及地方的縣市教育局(處)。

「目標」方面

1.     「線上教學,為什麼?」:教育行政機關可以重新檢視課程及教學目標與綱要中,有哪些目標需因應線上教學而調整,讓線上教學目標能與現有的目標更加符應(其實,線上教學的目標與現有的教學目標,絕大多數應是相同的,但要檢視有沒有需因應線上教學而調整的部分)。

2.     「線上教學,這麼做」:不論是中央或地方教育行政機關,可基於教育目標訂定明確的線上教學準則,以提供學校及教師參考。線上教學準則主要可以規範各年段的線上教學模式與方式、線上教學的師資培育、線上教學時間比率,以及評量方式與標準等。

「教師」方面

1.     「大家的教學問題,我來解」:中央及地方政府可以蒐集目前教師線上教學的問題,以及所需的協助,並協助解決問題

2.     「有線上教學問題,請來問」:中央及地方教育行政機關可以成立線上教學的線上諮詢系統,適時地幫助教師解決立即的問題。

3.     「同步及非同步教學知能,都培養」規劃教師的同步及非同步教學增能研習與成長課程

「學生」方面

1.     「學習成效不佳,要補救」:線上教學跟實體課程一樣,依舊需要針對學習成效不佳的學生進行補救教學。教育行政機關可以建置線上補救教學系統,以整合人力資源的方式進行補救教學。

2.     「特殊生的需求,要關注」:線上教學時,對於特教生的學習、照顧與安置,政府亦應制訂一套完善的配套措施,以保障特教生的受教權。

「方法」方面

1.     「看電視,學知識」:教育行政機關可針對中小學的共同科目,建置全國性或地區性的公播系統,錄製並播放教學節目,以方便學生收看。

2.     「看短片,學教學」:中央教育行政機關可結合大專校院及教研機構編輯並錄製「微課程」教學影片(每單元不超過15分鐘,或許還可以更短些),以提供教師搭配線上教學使用,作為線上教學的方法之一。

3.     「混成式,合規定」:由於目前各級學校皆規範學生以到校上課為原則,因此,若未來教師想要改為「混成式學習」(實體+影片+同步)的教學模式,勢必需要上課規範與法規的調整,要將「混成式」的教學安排予以制度化及合法化。大學課堂對於這樣的需求,應該比中小學來得迫切。

「內容」方面

1.     「課程內容安排,有範例」:中央或地方教育行政機關,可以組成課程編輯團隊,為中小學的線上教學,選擇重點課程內容,編擬「範例式」的線上課程教學活動設計,提供中小學教師偏排課程時之參考。

2.     「線上輔助教材,要設計」:可由各地方「國教輔導團」或邀請大學的課程專家,共同進行線上課程適用的輔助教材之編撰,以供中小學老師進行線上教學時之參考運用。

「環境」方面

1.     「教學資源的提供,要合適」:中央及地方可為教師提供或引進適當的教學資源,例如與各教學平台的合作,建構虛擬光碟庫等。

2.     「資源版權的取得,要協助」:中央及地方政府可以協助教師解決線上教學資源的版權與授權問題,以中央或地方的力量為教師取得「公播版」。

「評量」方面

1.     「線上評量系統的開發,可投入」:政府可以考慮建置與開發適用於學校的線上評量系統平台,提供給中小學教師作為評量之用(目前已有些高中自行發展出評量系統)。

2.     「線上評量的方式及標準,可規範」:政府可以研擬一套線上評量的方式與規準,提供學校及教師做為評量之參考依據。

 

●「學校」可以做的事……

這裡指的是各級學校的行政團隊,包括校長、主任、組長、行政人員,以及學校層級的各種會議等。

「學生」方面

1.     「學生的學習狀況,要調查」:學校可利用平時,調查與瞭解每位學生的線上學習環境與需求

2.     「學生的學習問題,要解決」:調查後,學校行政可以協助教師解決學生線上學習的需求與問題

3.     「弱勢與特殊學生,要關懷」:學校對於弱勢及特教學生可藉由社區及家長的力量,給予關懷與協助

「內容」方面

1.     「輔助線上教學的教材,要開發」:透過學校課發會及領域(學年)會議,協助線上課程的設計與輔助教材的開發及選用

2.     「線上校本課程,要發展」:除部定課程外,108課綱規定學校需有校訂課程(校本課程),因此,學校可以發展校本課程的線上教學版本,以作為線上實施校訂課程之用。

「方法」方面

1.     「精進線上教學的專業學習社群,可鼓勵」:學校可鼓勵教師成立線上教學方法精進的專業學習社群,透過社群彼此共享線上教學的經驗,並增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2.     「跨校策略聯盟,可促成」:學校可規劃與實施跨校策略聯盟的線上教學方法交流與分享,藉由校際間的分享,學習彼此的優點與問題解決策略。

「教師」方面

1.     「教師的教學狀況,要調查」:學校應瞭解校內每位教師的線上教學狀況與問題,並提供協助。

2.     「教師的線上教學增能研習,要規劃」:學校可規劃符合校內教師線上教學增能需求的研習與進修活動

3.     「教師間的跨領域合作,要促進」:學校應致力於促進各年級及各領域教師的跨域合作。學校可以協助級任與科任教師的合作與協調(國小)、學年間的縱向聯繫(國小),以及領域間的跨領域合作(中學)。

「環境」方面

1.     「線上教學所需資源,要整合」:學校應進行校內線上教學設備與資源的整合,以發揮這些設備與資源的最大化功能。

2.     「外部可用的教學資源,要引進」:學校可透過NPOCSRUSR等計畫,積極引進與爭取外部的資源,提供教師進行線上教學之用

 

●「教師」可以做的事……

在邁向線上教學2.0的路上,教師本身也可以為自己的教學做出一點貢獻。我對教師可以做的事情提出比較多的點,是因為我認為「先自助而後人助」,教師夥伴們先試著完成自己可以做到的部分。

「目標」方面

1.     「線上教學的本質,要謹記」:即使是線上教學,教師也需回歸到教學的本質,教學目標的重點在於「教會」,而不只是「教完」,線上教學時,還是要以「教會」及「學會」作為教學的核心目標。

2.     「學習的核心目標,要掌握」:教師在規劃與執行線上教學時,應掌握學習的「核心」目標,因為線上教學的侷限性與不確定性,因此,設定教學目標時,應該掌握「重要目標的先達成」的原則

「教師」方面

1.     「自己的身心靈各方面,要均衡」:要照顧好學生前,教師應該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靈,充足的睡眠、適當的飲食、固定的運動,以及適合的休閒活動,都是教師可以做也應該要做的。

2.     「自我的壓力抒解與調適,要注重」:疫情期間,面對對生活變動及線上教學的雙重擔憂,教師需承擔比平時還要大的壓力,因此,為了迎接可能會來的線上教學2.0,教師要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壓力抒解與調適方法,運動、閱讀、美食、園藝、追劇,只要能放鬆與抒壓都好。

「學生」方面

1.     「線上教學時的小幫手,要培養」:教師在實體課程時,會培養學生當作是教學的小幫手,在線上教學時同樣可以培養小幫手。小幫手可以做的工作包括:協助點名、清除白板、播放音樂、貼連結,或者是截圖等工作,都可以訓練學生當小幫手。

2.     「線上教學的默契,要培養」:教師可以利用實體課程時,與學生建立線上教學的默契與規範,例如資訊分享所利用的平台、線上教學的流程、線上作業的安排與繳交方式、線上評量工具操作方法等。

3.     「學生的學習環境,要瞭解」:教師可以利用平時,調查學生的線上學習環境與設備,以及線上學習的狀況,以便更進一步瞭解線上教學的問題與成效。

4.     「學生的學習問題,要解決」:瞭解學生的學習環境後,進一步要利用學校提供的資源,協助解決學生線上學習的問題與困難

5.     「訊息分享平台,要建立」:平時,教師與學生(小學部分還應包括家長)便應建立共同的資訊分享平台,不管是FB或是LINE群組,以作為線上教學時的訊息聯繫之用。

「內容」方面

1.     「線上課程的編排,要預想」:教師可在進行整學期的課程規劃時,便先預想這些單元若改為線上教學時,可以如何進行課程內容的編排與調整

2.     「單元內的內容安排,重分段」:教師進行線上課程內容的預先安排時,應將重點放在教學單元的「分段」與「拆解」上,線上教學更需要將課程單元分段為「小單元」,並在線上教學時,分段完成教學。

3.     「非同步教學影片,可分工」:教師可以利用解封後的備課期間,與領域(學年)教師討論可以製作成影片的單元,並共同分工錄製非同步教學的影片,以利在線上教學時提供給學生觀看學習。

「方法」方面

1.     「彼此的線上教學經驗,要分享」:教師可以透過專業學習社群與社群中的其他教師分享線上教學經驗

2.     「線上教學平台與軟體,要合適」:教師可在平時多瞭解與試用各種線上教學平台與外掛軟體後,然後選用適合自己與學生的線上教學方法與工具,方法與工具可以瞭解,但不必要全運用,只要挑選合適的就可以。

3.     「各種教學方法與模式,可混成」:教師應該可以嘗試以「混成式」方法進行教學,至少可以將錄製的影片(或利用教學平台的影片,例如均一教育平台)作為課前預習或課後複習的素材,如此也可以在實體課程時發揮翻轉教學的精神

4.     「教室內的線上教學,可模擬」:教師可以在進行實體課時,適時適當地模擬或實際練習線上教學,讓師生都熟悉線上教學平台與軟體的操作與應用。

5.     「各種線上教學互動方法,應善用」:教師可以透過研習或自學,熟悉及善用各種「線上互動」方法,但同樣的道理,多瞭解但實際運用時,要「善用」而非「全用」。

6.     「把實體課程教好,最根本」:其實,教師的本務應該是把「常態」的「實體課程」教好,不要「捨本逐末」。把實體課程教好,就是對線上教學的最佳準備

「環境」方面

1.     「現有的教學設備,要善用」:教師可以善用自己「現有的」教學硬體設備,而且在實體課程時,就可以搭配使用。例如實物投影機並非只在線上教學才可以發揮功能,實體教學時也可以加以運用。

2.     「軟體資源比硬體設備,更重要」不管是實體教學或是線上教學,「軟體資源」都比硬體設備更重要,而且許多軟體在實體課程時,依舊可以搭配使用,例如,教師在實體課程時,同樣可以透過行動載具,運用Jamboard的功能,讓學生在白板上表達自己的想法。

3.     「心理環境的如常感,要營造」:不管是實體或是線上課程,教師應該為自己及學生營造出「如常」的心理環境,將線上教學視為「教學方法之一」

「評量」方面

1.     「線上評量方法,要慎選」:這次的線上教學來得突然,對於評量的準備較為措手不及,未來,教師在規劃線上教學時,可以將評量工具的使用一起規劃在其中,選用合適且多元的線上評量工具與方法。

2.     「形成性評量,更重要」:教師可以善用「形成性評量」的功能,規劃在線上教學時適用的形成性評量方法,在線上教學的過程中,就能針對學生的學習歷程與表現加以評量。

3.     「實體與線上評量方法,可混成」:除了教學方法可以混成外,教師也可以結合線上評量與實體評量的功能,混合運用實體與線上的評量方法

 

「家長」可以做的事……

中小學的學生絕大多數多在家裡進行線上學習,因此,「家長」也是影響學生線上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學生」方面

1.     「以支持代替責備,要記住」:平時,許多家長因為工作忙碌,於是委託安親班協助小孩的功課與學習,但在因應疫情的線上教學期間,學生無法上安親班,家長必須擔任起協助學生學習的角色,也因此容易產生平時沒有發生的親子衝突或關係緊張。建議家長要學習以支持代替責備,多支持與肯定孩子的行為表現,孩子反而可以表現得更好。

2.     「相信孩子的潛能,搭鷹架」:線上教學期間,家長們不要當直昇機父母,過度保護孩子,忍不住出手「替」孩子學習。家長要學習相信孩子的潛能,給他們自我成長的空間,要忍得住,可以為他們搭建「鷹架」,但不要「代替」他們成長。

「環境」方面

1.     「線上學習的空間,要固定」:家長是家中學習環境的提供者與安排者,為因應可能來的線上教學2.0,建議家長在家中布置「固定」的上課「位置」,固定學習的「場域」,可以產生學習的「境教」功能。

2.     「線上學習的環境,要單純」:除了環境要固定外,家中的上課環境也要保持簡單、清潔與安靜,讓學生能在單純的學習環境中進行線上學習。

「評量」方面

1.     「誠實面對線上評量,自己來」:如同前述,家長不要過度「插手」與「介入」孩子的評量,要讓孩子學習自己誠實地面對評量,特別是線上的評量,更要讓孩子自己完成評量的任務。

2.     「勇敢面對線上評量,多鼓勵」: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勇敢地面對線上評量的挑戰,告訴孩子評量的意義在於讓老師及自己瞭解到底學會了哪些,以及學會了多少。

 

「社會」可以做的事……

面對線上教學的挑戰,除了與學生相關的利害關係人可以做些事情之外,社會中也有其他的角色可以幫忙做一些事情。

「環境」方面

1.     「從會議到教學,要轉化」:目前的線上教學平台,不論是ZoomGoogle MeetTeams等,原先開發的目的多半是為了開線上會議之用,實際運用於教學時,有些互動及教學會用到的評量功能等,不一定會出現在這些平台的功能中。因此,這些系統平台的設計者,可以開發更符應線上教學需求的平台功能,讓平台及軟體能更符合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之需求。

2.     「線上補教及安親,要因應」:由於雙薪家庭的結構,補教機構在整個孩子的教育環節來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波疫情對補教機構而言,也是有很大的影響,這一波也讓補教機構有些來不及因應。若真有下一波的三級警戒,補教及安親機構可以做好準備,思考如何因應,如何在線上發揮補教機構的教學功能。

 

同場加映……

除了上述的幾種角色,在邁向線上教學2.0時,其實還有2種角色也是我關心的。第一種是「學生」,特別是高中以上到成人階段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對於線上設備及環境的自我掌握度相對比國中小學的學生來得高,因此,對於「環境」與「評量」,也有一些可以做的事。

「學生」可以做的事……(高中以上到成人)

「環境」方面

1.     「各種線上教學平台與軟體,要熟悉」:特別是成人學生,面對不同的老師可能會運用不同的教學平台,在校的學生也可能會面對學校與不席班老師運用不同平台的狀況,因此,學生要能熟悉各種線上教學平台的功能

2.     「面對線上學習,要如常」:建議學生們要能保持「如常」的學習心情,將線上學習視為是各種學習方法「之一」,如平常實體課程的認真看待,為自己在家裡創造一個如平時上課及讀書的自在環境。

「評量」方面

1.     「誠實面對線上評量,自己來」:每個學生都不喜歡被評量,我想這是人的天性,但面對線上的評量,建議學生還是要誠實面對,要能瞭解評量的真正目的在瞭解自己的學習狀況,是一種自我檢視的歷程

2.     「線上評量工具的操作,要熟悉」:學生要能熟悉操作老師所運用的各種評量方式與工具,減少因為對評量工具的不熟悉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企業」可以做的事……

「同場加映」的第二種對象是「企業」。上面所提的各種可以做的事,主要是針對學校場域,然而,其實這波線上教學1.0,也在企業界的培訓課程中成為熱門的話題。雖然我對企業培訓的領域只是有一些粗淺的認識,而且不同的企業,有很大的「個別差異」,但我想有些原則還是可以相通的,所以就提出一些想法來分享,大家可以斟酌。

「目標」方面

1.     「培訓的主要目標,要掌握」:企業可以回歸檢視公司的培訓目標,並分析透過線上教學的方式,對這些目標的達成,所帶來的正向及負向的影響程度。

2.     「培訓的目標重點,可調整」:企業可以調整培訓的目標重點與順序,將可以線上方式進行培訓的目標挑選出來,並加以順序排列。此外,企業因應疫情被迫「分流上班」時,或許正是進行培訓的好時機,特別是平時因為每天均需到公司上班而無法進行的培訓課程。

「學員」方面

1.     「學員的線上學習問題,要關心」:可以關心與瞭解學員線上學習的需求與問題,並為之解決問題。

2.     「學員的各種學習環境,要營造」:可以注重學員學習心理環境與心理條件的營造,例如從簡單的課程開始進行,從短時間的課程開始,從熟悉的課程開始,從熟悉的講師開始,讓學員逐漸熟悉線上教學的樣態與氛圍。

「教師」方面

1.     「線上教學的行政支援,要給力」:線上教學比線下課程更需要行政團隊的支援,因此要給予教師較大的教學彈性與行政支援

2.     「學員需求與特質的資訊,要完整」:由於線上教學的限制性,教師對於學員的瞭解無法透過現場的直接交流,只能透過螢幕來瞭解,因此,企業培訓單位可以提供教師更完整與多樣的學員特質與需求之資訊,讓老師能對學員友更深入的瞭解與認識。

3.     「企業內部講師,多協助」:企業的內部講師,有些本來對於實體課程的教學就不一定很在行,若再加上線上授課的條件,可能對他們的教學更是很大的負擔,因此,企業對於內部講師的線上教學,應該提供更多的協助與增能

「內容」方面

1.     「培訓課程的架構,再檢視」:因應線上課程,可以針對課程架構的重新檢視與整理,哪些一定需要實體課程,哪些可以非同步的影片教學進行,哪些可以進行線上同步教學,重新調整課程的架構與內涵。

2.     「課程的範圍與長度,可拆解」:企業可以將大課程可拆解成小課程,或錄製成微課程的影片改變原本培訓只能「集體化」、「密集化」及「實體化」的舊有思維,將課程進行適當的拆解,設計成容易消化的課程。

「方法」方面

1.     「各種教學方法與模式,可混成」:可以採用「混成式學習」的教學模式,依據課程的類型與目標,選擇合適的授課方式,實體課程、線上同步課程、非同步課程,或者是微課程,都是可以採用的學習方式。

2.     「教學方法與互動方式,要轉化」:可以整理及分析公司學員在實體課程時喜歡且效果很好的教學方法,思考這些方式轉化為線上教學運用的可能性與可行性

「環境」方面

1.     「教學環境與學習環境,都重視」: 線上教學除了教師的教學環境與設備以外,對於學員學習環境與設備,也應該同等重視,至少要提供其能進行線上學習的基本設備。

2.     「硬體設備與軟體資源,都重要」:不只是硬體設備,線上教學時,軟體資源的支援也是相當重要的工作

「評量」方面

1.     「不同學習層次的評量,要考量」:重新考量L1(反應)到L3(行為改變)的學習評估方法。L3的評量在實體課程已不是件容易的事,更遑論是L4。在線上課程時,應考量不同層次的評量,設計適合該層次的評量方法與工具,這需要企業與企業講師們共同努力

2.     「評量的方法與工具,可多元」:企業培訓時可以採用多元的評量方法(例如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此外,線上教學還是可以進行「實做評量」的,無論是學員的實做錄影,或是線上實做評量,都是可行的方法。

 

 

不想烏鴉嘴!

我不敢說,也無法精準預測,未來還會不會有發布三級警戒,而需全面進行線上教學的情形發生(希望最好是不會再有那麼一天)。

要做好準備!

但這次的危機剛好可以視為轉機,讓我們講了很久的線上教學,被迫走出線上教學1.0。所幸台灣的教師韌性堅強,在摸索中逐漸找到軌道前進。我們要隨時做好線上教學2.0登場的準備。

 

線上教學與實體教學,其實差別沒有那麼大!

老實說,若以我們常用的「人、事、時、地、物」來分析實體課程與線上課程的差別,兩者的差別其實只有「地」的不同。線上教學與實體的面對面教學,「人」是相同的一群人,「事」都是教學與學習這兩件事,線上同步教學也是在同一個「時」間內,而即使線上教學,用的教材及講義,甚至於是學具與道具,也都可以是相同的「物」,雖然,「物」也有不同之處,但物的不同只是「工具」與「平台」而已

進一步來看,相同的「人、事、時、物」,是可以補足「地」不同之缺點,只要選擇合適的設備與軟體,只要做好教學前的準備,只要掌握教學的核心目標與價值,只要全心關心學生,線上教學是可以營造「共同的學習空間感」的,套用動漫裡常用的詞彙,線上教學是可以營造出共同的學習「領地」,而且是專屬於師生的知識與情感交流之領地

 

邁向線上教學2.0,大家一起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