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7年3月30日 星期四

故事與簡報的「望遠鏡式視域交融」

<說故事簡報力第一期  學習心得     20160501


故事與簡報的「望遠鏡式視域交融」--課堂中的「形」、「意」、「動」之學習體驗

前言:充滿故事的兩天!


連續兩個星期天的「說故事簡報力」進階故事課程,在洪震宇老師的引導下,思緒及心情又回到當初上「好好說故事工作坊」的狀態,享受著與「故事」交融的氛圍,感動著老師及同學所分享的真誠故事。

兩天的課程,學習很多,是一定得將自己的學習記錄。但令人苦惱的是,如何寫出不「雷」也不「破哏」的學習心得(這樣才對得起老師及教學費來學習的同學),真是一大挑戰!


望遠鏡式的視域交融


在部分的風景區的觀景平台上,會放置一些固定式的投幣式望遠鏡;有些賞鳥的景點,會有賞鳥愛好者架設望遠鏡,這些望遠鏡都讓我們可以透過其中的「視野」來欣賞遠方的美好事物。

在「說故事簡報力」的課程中,震宇老師透過詮釋學的角度,將Gadamer的「視域交融」理論運用在課程中,希望將他的故事視域與我們的視域交融。老師就像是個架設望遠鏡的人,讓我們能試著透過他的「視野」,來探索「故事」的全貌。在課程中,雖然老師並沒有提出望遠鏡的概念,但「望遠鏡」的意象卻不斷地出現在我的腦海中。我們依循著老師所「架設」的望遠鏡之「視域」,學習與體驗將故事與簡報交融在一起的方法,並在老師的引導下試著用自己的望遠鏡(視域),去看自己想要探索的世界(故事與簡報)。

「形」(技法)的學習


初見「說故事簡報力」的課程名稱,多數人的想法大概會是這是一門學習如何用故事來進行簡報的課,所以一定會教一些可以直接套用的「公式」與「方法」。抱持這樣想法的人,可能要失望了!震宇老師的課程,的確會提及一些故事的意義、情節與架構,但在他的課程中所強調的,其實不是只有這些「技法」,而是以「帶路人」的方式,一步一步將他所歸納與整理的說故事架構,在他設定好的「脈絡」中「帶」出來。

震宇老師擅長用親驗的故事、簡明的圖示來說明與示範如何說好一個故事,所以上震宇老師的課,「不能急」,也「急不得」,不能求現成,而是要進入脈絡之中!最好的作法就是,邊吃「龜苓膏」(歸零膏)邊上課(這是震宇老師上課說的),讓自己順著震宇老師的課程流來走!

「意」(心法)的學習        


震宇老師的社會學背景,影響著他的故事邏輯思維及理論基礎,不管是初階或進階的課程,都可以聞到濃濃的「詮釋學」味道!這是這門課程的特點,就是「意」的「心法」重於「形」的「技法」。課程中透過每一段饒富哲學的故事語錄、每一場從戲劇中所淬取的精華,以及每一句來自名人的名言錄。仔細推敲這些經過細心整理的文字,會發現這些文字雖簡單,話語雖輕盈,但震撼力及後座力卻十足!

「技法」易教也易學,「心法」難教亦難學,這門課中,震宇老師選擇一條難的道路,我能理解為何他會將說故事簡報力的課程設定為進階班的課(需先上過<好好說故事工作坊>)。兩天的「心法」課程,其實是必須用兩個禮拜,甚至是兩個月來加以消化與吸收,才能加以「內化」,而可能又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完全加以「轉化」,然而,在我們內化與轉化的過程中,我們對於故事及簡報的感受與視域,會不斷地加深與聚焦,我想這應該是這門課最大的特點!

「動」(教法)的學習


在課程中的另一個豐富的學習,其實是來自於同學、老師、故事、專業間的激盪與交流。震宇老師在課程中營造了一個分享平台(不是分手擂臺喔!),以及一個安全的分享氛圍,讓所有的同學們能真誠而無私、肯定與接納的互動與溝通。這是老師在教法(運課)上厲害的地方之一。

老師另一項令人佩服之處是,在課程中能立即以學員現場分享的故事來作為課程中的範例,讓學員能更快速地進入老師所敘述的道理與情境之中。整體而言,這是一門充滿「動」的課,動的不是身體,而是「心」、「腦」及「人際關係」。

結語:「故事讓簡報更有靈魂、簡報讓故事更被看見,兩者相融貴在動人的心」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我對此次學習的心得,「故事讓簡報更有靈魂、簡報讓故事更被看見,兩者相融貴在動人的心」這句話,應該是最佳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