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心得之前
由於朋友的推薦,閱讀了憲哥的〈人生準備40%就衝了!超乎常人的目標執行力〉這本書,有一些是對我自己既有觀念的「強化」,也有一些則是對我自己既有觀念的「省思」。利用一點瑣碎的時間,將我因這本書而也起的思考寫成心得。
我不認識憲哥,但我周遭有許多認識憲哥的人(我們在臉書有65位共同好友),朋友眼中的憲哥,很聰明、是神人級的高手,雖然還沒有機會與憲哥見面,但從朋友口中及憲哥的書中,已對憲哥有些認識。其實,早在2011年我就看過「說出影響力」這本書(我買的版本是2011年12月1日初版),不過老實說,那時因為還沒認識一些企業講師,所以對作者的名號不是很瞭解,會買書全是因為我的博士論文寫的是故事領導,研究用故事來發揮影響力。後來,我發現我和憲哥的另一個共同點是我們都是「獅迷」(職棒元年我用學生證換外野票,從此開啟我的職棒球迷人生。會支持獅隊,是因為同情弱者,他們第一年打得很差!)
由於教師的職業病,我一開始對準備40%就衝了,其實是有所擔心與存疑的,因為過去我們的老師都告訴我們,要教導學生凡事做好準備,要穩扎穩打,要謹言慎行,所以準備40%就衝了,「這樣真的好嗎?」,這是我閱讀本書前心中的問號。然而,在看過各篇的篇名及重點(包括衝的勇氣、養足實力、加強專業、抓住時機、掌握變數)以及全書的內容後,我瞭解憲哥在書中並不是要讀者在沒有方向與準備的情況下去「盲衝」,也不是要讀者在沒有評估風險與變數的情況下去「莽衝」。
我想從我自己在這本書的「學習與看見」來寫這份閱讀心得,希望可以透過這份心得重新思考自己處事的精神與態度。
●我的「主學習」(直接的)
看完書,我從書中所學習的幾個心得,或許與憲哥書中的想法不盡相同,但在我的工作場域中,至少這樣的觀點我比較能說服我自己。我以「準備40%就衝了,就是要有一定的…」來呈現我的學習與看見。
1.準備40%就衝了,就是要有一定的方向與目標
以往我們所受的教育都告訴我們「凡事都要有所準備」、「要將事情做好,就是要充分準備」,所謂「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但這句話只說要準備,沒說要準備多少,要準備要怎樣的程度,也沒有說如何準備才對。
我認為其實準備不難,難的是有對的方向與目標,所以方向對了就可以衝了,因為有了方向,讓行動有意義,這時便可以大膽的說:「行動,衝了就對了!」
「方向與目標,對了就衝了→行動與主動,衝了就對了」
NIKE的企業口號是”Just do it”(去做就對了)。做就對了的前提是「對」的方向,因此在行動之前,要有值得也能夠努力的目標與方向,但不要把太多的心力與時間浪費在確立方向與目標上,只要確認是對的且可行的,這40%就可以衝了!就像憲哥在書中所說:「要衝,一定要衝自己應該做的事。不是只去衝喜歡、有興趣的事,要認清目標,才是成功關鍵。」(p.250)
要有「能夠努力」的「方向」
要有「值得努力」的「目標」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確定你所決定的是對的方向?」這部分沒有絕對的答案,因為未來會發生的事,即使預言家及未來學學者也無法完全掌握(除非你有時光機),但我認為我們能做的,就是掌握重要訊息,詢問關鍵人物。
前幾年有機會參加GCDF(職涯發展師)的訓練並取得證照,GCDF最重要的關鍵是F(facilitator),因此,協助職涯發展者都只是引導者,真正的選擇決定者是自己(這一點和書中p.204寫的「你的答案呢?」有異曲同工之妙)。在選擇與決定是否從事某件事或改變某件事時,可以做兩件事,一方面多蒐集資料,多諮詢(若是本校學生可善用職涯導師,請參閱附註,若是其他的年輕人可善用青發署或台北青年職涯發展中心);二方面要能知道剩下的60%是什麼?在哪裡?如何可以找到?如何才能擁有?
關於未來的發展方向,現在的學生可以「知道方向與不知道方面」vs.「行動與沒有行動」兩個向度所組成的四個象限來加以分類。
知道方向,也能行動
(實踐者)
|
知道方向,沒有行動
(空談者)
|
不知道方向,卻加以行動
(盲目者)
|
不知道方向,沒有行動
(茫然者)
|
憲哥這本書對這四種人都有用:
實踐者
可以自我判斷一下你的專業準備是否已經達到40%,若已有40%,繼續朝目標邁進;若還沒有,稍微停下腳步,準備40%後再出發。
空談者
若不能為自己創造機會,至少機會與契機來了也要把握。
盲目者
就算你的專業已有40%以上的準備,但走錯路是不會到達你原本想要去的目的地的,稍微停下腳步,確認自己的目標與方向。
茫然者
方向與行動不會憑空而來,還是要靠自己找到自己能掌握的關鍵40%,然後就衝了。就像憲哥在書中寫到的:「知道自己要什麼,比任何事都重要」(p.202)。
我在去年給大學部105級導生畢業贈言寫著:「築夢踏實,踏實逐夢」。築夢是建立目標,逐夢是追求目標,踏實是真真切切的行動,踏實可以建立在已具備40%專業的基礎上,一步步地將剩下的60%補足。
2.準備40%就衝了,就是要有一定的實力與專業
在決定方向之前,其實有一項在人生衝刺時所需的要件,那就是「專業與實力」。具備了基本的(憲哥說的40%)專業知能與實力,就可以衝了!
「專業與實力,備了就衝了」
資訊時代的知識迭代快速,因此,專業知識是不斷變動與滾動的,你今天所獲得的知識,可能在你未來工作時已不完全適用,因此,當你已具備各行業所需專業的40%(通常是不會隨時代變遷的基本理念),你就可以行動。但要記住,這40%只是基本門檻,這40%只是一輛車子的標準配備,能讓車子動起來,能上路但不豪華,但或許不能適應各種路況。因此,如果你想要越野,就要持續將剩下的60%加以組裝起來。
要有「特定領域」的「專業」
要有「足堪勝任」的「實力」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判斷自己已經準備了40%?」書中p.29以及封底的「衝不衝判斷法」圖可以做為參考。憲哥用「勇氣指數」vs.「實力與把握指數」組成四個部分,因此,可以用「勇氣」程度及「實力與把握」程度來判斷你是否可以衝了!
3. 準備40%就衝了,就是要有一定的智慧與勇氣
除了「方向」與「實力」,衝不衝?怎麼衝?靠的就是「勇氣」與「智慧」。有了智慧再加上勇氣,你當然要衝!
「智慧與勇氣,有了就衝了」
「衝!」(行動)的智慧與勇氣可以出現在「風險」與「契機」兩個方面。
關於風險
要有「評估風險」的「智慧」
要有「承擔風險」的「勇氣」
世界上多半的事情,是沒人有把我一定會成功,或沒人可以打包票絕對不會有意外發生,特別是面臨人生重大選擇的事情,通常不確定性是高的,風險也相對較高,即使已經做好了80%,甚至是100%的準備。
因此,面對未來的發展,我們要具備的是評估風險的智慧,以及承擔風險的勇氣,我想憲哥說的人生準備40%就衝了的另一個要件就是要有評估與承擔風險的「智慧與勇氣」。
關於契機
要有「分辨契機」的「智慧」
要有「面對契機」的「勇氣」
所謂改變的契機,有時是正向發展的機會點,有時是書中所提出的「trigger」(憲哥的翻譯是:事出必有因),也就是「變故觸發點」(這是我個人的翻譯)。有智慧的人可以敏察於這些機會點與變故點,在40%的把握下,抓住改變的契機(可參閱p.183的圖),並且有接受與面對這個契機(不管是機會點或變故點)的勇氣。
4.準備40%就衝了,就是要有一定的努力與當責
人生準備40%就衝了,我個人認為不是衝了以後從此就會一帆風順,就可以坐享其成。任何事都還是要經過努力,並且承擔責任,因此,要努力及當責,才能讓行動更有意義與價值。
「努力與當責,做了就對了」
當了那麼久的大學老師,每當與學生聊起「努力與結果」的話題,學生總會說:「老師,我已經很努力了,結果為何不是我所預期的」我發現他們都沒說謊,「很努力了」都是他們的心裡的真話。但這句話的背後,卻有著不同的幾種情形:第一種,他真的已經很努力了,但能力已達極限,這是非戰之罪,因此,要調整成功的標準。第二種也是真的很努力,但方向與方法錯了,因此,需要調整方向與方法。第三種比較特別,他「真的」很努力,但是他「自以為的」努力,在其他人的眼中看來,他的努力一點都不到位,因此,需要對「努力」加以重新定義。
不管是哪一種努力,重要的是要讓自己在努力之後不會感受後悔,不會後會自己當初為何不行動,不會後悔自己當初為何不努力。
要有「不會後悔」的「努力」
在本書中,憲哥提出一些很好的努力行動方法,因為努力是講求方法的。例如書中建議「攀岩哲學:三點不動一點動」(p.90)。但是若徒有方法但不實際行動,則亦是枉然,就像書中所說:「很多看起來很困難的事,去做了以後就發現沒那麼難…唯有親身體驗,才是王道」(p.124)。
最近,我同時在看另一本書,書名是「刻意練習」,其中也提示了許多努力的方法,可以作為衝了以後繼續努力的參考。(等我閱讀完畢再分享那本書的心得)
要能「理所當然」的「當責」
準備40%了,也開始往前衝了,此時除了努力之外,也要開始學習「當責」,就是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為自己的行動負責。負起責任,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其實不容易,重點有二:其一,是否知道自己的責任是什麼?其二,是否知道如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如果你問我,以上兩種狀況,現在的年輕人在哪一個方面的問題較大,其實兩種狀況都有,甚至於有少數人是第三種狀況:不知道原來自己該負起責任。因此,從知道要負責,到知道要負怎樣的責任,再到知道怎樣負起自己的責任,到最後能真正負起自己的責任,要讓當責變得理所當然。
5.準備40%就衝了,就是要有一定的彈性與調整
前面說過,多數的事情是無法被完全精準地預測,也不是所有事情的發展都能照著原本的期望走,人生沒有預先寫好的劇本,但卻可以隨著情境的發展改變劇情的內容,又或者說必須被迫依照事情的發展而加以調整與修改。在人生決定衝了之後,保持隨時修正的彈性,適時加以修正與調整,就顯得重要。
「彈性與調整,修了就對了」
但什麼是對的,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需要有不同的價值判斷標準,因此還是要運用前述的智慧與勇氣加以選擇。
要有「隨時改變」的「彈性」
要能「因應時勢」的「調整」
關於彈性與調整,書中提到「先求有,再求好;先求好,再求大….沒有最好,只有更好」(p.146)。要能有適度的彈性,要能做適時的轉化與調整。就好比我們不能開一輛「只有油門」的車,因為這樣的車只能向前衝,「沒有煞車及方向盤」,無法停止與轉彎,有時放棄(停車)也是一種選項,轉向(轉彎)也是一種選擇。
心得之總…
我用三句話的改變來總結我讀完書後的心得,這三句話(或三個不同的思維階段)是:
從「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到「機會是留給有能力的人」
再到「機會是留給願意準備以累積能力的人」
●我的「副學習」(間接延伸的)
讀這本書,學到書中的內容,同時學習到書籍的撰寫架構與原則(我自己的理解,不一定正確),雖然副學習通常是與主學習有關連的知識學習,而書籍的撰寫架構與原則並不是直接與書中的內容相關(其實書中還是有提到部分概念),但對來我說這是延伸自書籍而來,所以我還是認定這是我的「副學習」。我在這裡只列出八點的標題,至於細節與詳細說明,我想那又會是另一篇心得了。
1.訂定主軸與篇章標題:聚焦在40%就衝了
2.累積檢索與記錄故事:書中處處是故事
3.適時加入圖表與公式:參見書中的圖表
4.要大量且跨界的閱讀:看得出冰山下的底蘊
5.佐以相關理論為印證:例如PDCA…
6.要能提出獨到的觀點:書中比比皆是
7.善用歸納整理與分點:例如「三不四人」…
8.強化重點文字以提醒:不同顏色的字體
●我的「輔學習」(態度與精神的)
從〈人生準備40%就衝了!〉這個觀念及這本書中,除了上面的主學習及副學習,還有一些關於精神與態度層面的學習,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從書中可以看出憲哥「以書度人」的精神,這與我的「教育擺渡人」精神有相似之處,但憲哥以書能度的人比我多得多。
另一方面,看書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想著:若準備40%就可以衝了,那我的人生可以再做些什麼?有哪些是我可能已經準備好40%的?我還有哪些人生目標?我是否有足夠的智慧與勇氣?…簡單的說,我的40%在哪裡?左思右想,或許對於寫書的興趣會是其中之一吧!
最後。我要提醒自己的是:不是每個人都像憲哥一樣優秀,所以「精神可學,但做法可變!」
●附註
北教大在職的學生,歡迎多加利用本校的職涯諮詢與職涯導師系統。
(這只是教育學院的職涯導師,另有理學院及人文藝術學院的職涯導師
請直接參考網頁中的相關資料)
台北青年職涯發展中心
順便幫忙書中勘誤:
1. p.102 第五行「…在此之前我上只過兩次…」
2. p.119 第五行「…爽度報表…」
書名:人生準備40%就衝了!超乎常人的目標執行力
出版日:2017/5/24
(之前的心得常用另一家網路書店的連結,這篇改用這一家的)
我的第一本憲哥的書 |